贵安新区:“新市民”拥抱“向往的生活”

贵阳网   2023-08-09 11:39:14

“15分钟生活圈”带来了什么?

贵安居民徐永邓给出了答案:“13岁的大儿子在贵州师大附中贵安校区上初中,8岁的二儿子就读于贵阳市实验小学贵安分校,5岁的小儿子在花溪大学城第二幼儿园就读。学校就在家附近,最远的十来分钟,最近的两三分钟就到。送完孩子,我们甚至还有多余的时间从从容容地步行去上班。下班后,我们就在小区门口的永辉超市、农源达超市、社区超市随便挑一个,带点新鲜食材回家,晚餐就解决了……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作为一座崭新的城市,在“一圈两场三改”建设中,贵安新区坚持规划引领,坚持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,聚焦“教业文卫体、老幼食住行”,全面补齐民生短板,努力回应高品质生活的民生诉求,用一件件民生实事,让“新市民”在这里拥抱“向往的生活”。

圈“加速”:家门口的幸福升级

夏日余晖未尽,在贵安新区党武街道智汇社区附近,上善路、见贤街的美食街已经喧嚣起来——肉串翻转、火锅沸腾、烧烤嗞嗞作响,美食在升腾的烟火气中,点燃了新城的夜间消费。贵安居民徐永邓带着妻子孩子,吹着凉风,步行几分钟到美食街散散步、看看热闹、品品美食,成为一家人的暑期“新活动”。

来自毕节的徐永邓扎根贵安10余年,现在是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的负责人。回忆起2019年刚在智汇社区安家时,他非常感慨:“当时周边只有一个超市、一个幼儿园,这几年,从超市到中小学,从篮球场到垃圾分类设施,随着‘15分钟生活圈’项目的相继落地,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便利。”

15分钟,一个时间标尺。但在新城贵安新区,这也是一个衡量“归属感”的鲜活刻度。

党武街道智汇社区“思雅片区生活圈”思杨郡小区。

为推进“一圈两场三改”,贵安新区城建局在党武街道范围划出“思雅片区生活圈”“大学城片区生活圈”两个“圈”,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,解决老百姓买菜、吃饭、购物等日常所需,也能办妥医疗社保、养老服务等民生刚需,还能“不期而遇”休闲、体育等生活配套。

作为“思雅片区生活圈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智汇社区由碧桂园学府一号、群升大智汇思雅郡、思杨郡、思源郡、精彩城等商住板块构成,现有常住居民7500多户、18000多人。

“今年初挂牌成立的智汇社区居委会,其本身就是贵安新区‘一圈两场三改’的一项成果。”党武街道智汇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董经瑶介绍,智汇社区紧邻花溪大学城、数字经济产业园区,这些年来,周边各居民小区汇聚了不少大学的教职工和年轻的大数据人才,“高知人群聚集是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所在。对这部分创新创业的新贵安人来说,优质的文化、教育、商业、服务等各类资源,无疑将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。”

半径是生活,圆心是人。“15分钟生活圈”如何升级?董经瑶有两个计划。

“我们还要继续延伸触角,打通服务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新城区不同老城区,小修小补等服务功能相对较弱,下一步我们计划以‘社区+物业’的模式聚焦便民利民,共同搭建一个创新平台,由社区提供用房,物业提供收废纸壳、清洗地毯、改衣翻修,以及针对‘一老一小’的免费服务等,有针对性地满足居民的需求,打通服务的‘微循环’。”董经瑶说。

智汇社区壹刻宝文化驿站一角。

董经瑶的另一个计划,是借力新区的大数据优势,拓展“E家”服务,让智汇社区升级为智慧社区。董经瑶说,智汇社区地处城市和农村交界处,居委会所在地几公里开外就是集镇,通过大数据手段,让社区“牵手”乡村,统筹城乡的农贸产品、就业创业等要素流通,提升社区的服务含金量,也促进乡村振兴。“举个例来讲,党武村村民种植的有机蔬菜等,原来要花几天时间赶集销售,以后很可能只需要社区微信群里‘接个龙’,就能完成供给和需求的闭环。”

圈“加码”:“新市民”乐享新生活

不同的社区,同样的幸福。走进贵安新区湖潮乡星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老人在活动室里打牌聊天,小孩在一旁的“城市主题书屋”看书,享受着闲适的社区“新生活”。

“除了休闲娱乐,办理业务、看病等等,这里也都能解决。”说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居民赵清辉满脸喜悦。

赵清辉一家原本是湖潮乡下坝村的村民。2018年,随着贵安新区回迁安置工作启动,他们和其他村民一起搬进星河社区,成为“新市民”。

“由于是新社区,刚搬过来时,商业网点较少,休闲娱乐的设施、设备也相对欠缺,道路等一些公共设施还不完善。去年以来,随着‘一圈两场三改’工作的推进,小区的服务配套得到大幅提升。”赵清辉说,进入小区的道路硬化后,彻底改变了过去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的现象。小区新修了篮球场,闲暇之余就带着孩子去打球。“尤其是今年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用后,不仅提供了更多活动项目和更加宽敞的活动场所,办事也更方便了。”

如今,赵清辉在附近一家建筑企业工作,妻子在小区一家超市上班,父母也通过应聘进入社区物业公司工作。“我们一家都在家门口上班,两个孩子也在社区附近的学校上学,周边的交通、医疗服务都很完善,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,在新社区里日子越过越踏实。”赵清辉说。

作为回迁安置小区,星河社区目前有安置住房1700余套,现已入住1270户,回迁安置村民主要来自下坝村、新民村、兰花坡村。

“不仅要住上新房子、融入新环境,更要运用新思维、过上幸福新生活。”星河社区副主任韦士波说,在“15分钟生活圈”建设工作中,社区充分聚焦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硬件方面,在小区原有的室外文化活动广场、幼儿园、综合卫生室、山体公园、公交车站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基础上,完善扩建了服务中心、养老站、文化服务中心、多功能运动场等,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。同时,不断在软硬件方面持续发力,优化社区服务、做好就业工作等,努力回应高品质生活的民生诉求。

“我们还在社区建了一个农贸市场,近期将投入使用。投用后不仅可以解决占道摆摊经营等问题,还将引入更多商户,为辖区群众提供更丰富、安全的菜品选择。”韦士波说。

位于贵安馨苑小区的贵安农投惠民生鲜超市。

圈“加持”:品质生活“触手可及”

突破发展格局、拉开城市框架是所有新城建设的一大特点。作为一座新城,人气兴旺、商业集中为城市发展带来张力和效益的同时,也会带来成本。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,贵安新区在推动“一圈两场三改”中始终坚持这个理念。

根据《贵阳贵安“一圈两场三改”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(2021—2023)》,贵安新区拟建设“15分钟生活圈”5个、新增停车位5212个、新增农超市场5个、完成棚改任务4576户(套)。截至2022年底,贵安新区已完成思雅片区、大学城片区、星河社区、富贵安康4个“15分钟生活圈”的86个项目建设,今年还将完成甲秀南路生活圈的14个项目建设。

采访中,贵安新区城建局首席工程师舒斌说,在城市发展进程中,新区始终坚持“高端化、绿色化、集约化”的发展方向,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组团式开发、融合式发展,许多小区在规划之初就匹配了充足的便民设施,“如停车场在贵安新区就余量充足。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,我们会根据实际需要,把这些便民设施充分利用起来,满足群众的需求,让群众生活更便利。”

舒斌表示,随着“15分钟生活圈”建设的深入推进,新区也在开展很多“生活圈”建设的探索。一方面,强化近期和远期规划,预留出空间,让这座崭新的城市更有“弹性”。另一方面,着力解决好新城发展中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突出问题,提升城市的功能效能,在打造“15分钟生活圈”时,根据不同乡镇(街道)的特征,回应群众对品质生活的不同期待。例如,解决“思雅片区生活圈”群众反映的电瓶车集中充电问题,解决“星河片区生活圈”群众反映的孩子上学过马路、公交车站遮阳等问题,解决“富贵安康生活圈”群众反映的小区直饮水和红白喜事场所问题。今年初,数字经济产业园旁的思孟路边,崭新的灯光篮球场启用,如今每天进场打球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。

“未来,‘15分钟生活圈’将是新区提升城市品质、留人才、聚人气的重要抓手。”舒斌说,结合当前贵安新区“三城两组团”的城市空间布局和新的国土空间规划,下一步新区拟规划建设的“15分钟生活圈”将达16个,且计划在2025年完成13个“15分钟生活圈”建设。其中,将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为重点,打造5个“15分钟生活圈”;在马场镇和高峰镇各打造一个集镇生活圈;在马场科技新城建设云谷智慧生活圈,服务周边企业。

一年一个样,三年大变样。高速发展的贵安,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可期可盼。

-百姓故事

老厂区焕发新活力

人行道干净整洁、农贸市场规范有序、文化广场宽敞平整、健身器材种类多样……日前,来到位于贵安新区马场镇的新艺片区,曾经破旧的老小区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。“几十年的老房子,现在住着越来越舒心!”对于改造后的小区,居民赞不绝口。

居民在改造后的马场镇新艺片区广场散步。

新艺片区始建于1965年,过去曾是多家央企的厂区和生活区。如今,该片区隶属马场镇第四居委会,有10个居民小区、3600余人,其中离退休人员近2000人,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支援贵州三线建设而来。近年来,由于基础设施老化、年久失修等原因,新艺片区各类问题层出不穷,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,也成了小区居民的一件烦心事。

去年8月,在贵安新区“一圈两场三改”工作中,新艺片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被提上日程,且于今年上半年全部改造完成。改造后,小区如脱胎换骨一般。

“从进入小区开始,一路走过去,大到广场、路面、墙面,小到单元门改造、楼道粉刷、楼道照明,每一处看着都特别舒心。”67岁的居民周国发说,小区改造前,他正好去南京女儿家带孙子,今年7月才回来,没想到小区已经变得完全不认识了。“现在只要一有时间,我就约上老朋友在小区里散散步,在广场上锻炼身体,在路边的长椅上坐一坐,曾经不愿意待的小区,现在成了幸福的家园。”周国发说。

作为矛盾调解员,居民焉兴惠全程参与了小区改造,对于小区的变化她深有感触:“以前小区环境脏乱差,晚上还没路灯,住得不舒服。”焉兴惠说,这次改造以后,小区不仅新增了路灯及庭院灯,还安装了监控,以前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,现在被收拾得井井有条。“现在就算是深夜,走到哪里都是亮堂堂的,环境变美了,小区更安全了。”

数据显示,该片区完成房屋外墙修缮约3000平方米、修补房屋屋顶漏水渗水87栋约4.9万平方米、新建公厕4座、改造公厕9座、改造单元门52樘、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个约1700平方米、改造人行道约3100平方米、安装消防设施20套、安装监控247只、安装路灯及庭院灯约200套、改造小区地面约25000平方米、粉刷楼道94栋、安装楼道照明94栋、建设篮球场2个……

“小区的改造,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环境,随之改变的还有居民的意识,很多居民因为小区改造,承担起主人翁的责任和义务,主动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维护工作,越来越多居民成了小区的‘主角’,他们参与到小区的建设和管理中来,让幸福生活不断升温。”第四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邹丽琴说,如今小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的人特别多,如清理楼道堆积物、管理飞线充电、调解邻里矛盾等,大家都积极参与到小区方方面面的治理中来。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