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邵阳7月26日消息(记者李芳森实习生陈芷琼通讯员邹小艳)流金七
央广网邵阳7月26日消息(记者李芳森 实习生陈芷琼 通讯员邹小艳) 流金七月,繁花似锦。漫步在湖南邵阳市双清区大地,远山近水和绿野垄亩层层叠叠,乡村产业错落有致、布局有序,火热的乡间劳动场景溢满田脉,黛瓦白墙,排排村舍,到处可见美景宜人,瓜果飘香,民风淳朴的场景,犹如一幅欣欣向荣的新画卷。
【资料图】
双清区新渡村俯瞰图(邹小艳 供图)
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如何讲好乡村振兴“双清故事”?双清区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,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,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,立足资源优势,培育特色产业,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。
党建引领
盛开乡村振兴之花
乡村振兴,关键在党。双清区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压实主体责任,突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,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生工程,着力在巩固、拓展、衔接上下功夫、见实效。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,实现处级干部联村帮扶、驻村工作队、帮扶干部、驻村第一书记“四个全覆盖”,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力量,唱响乡村振兴“奋进曲”。
全区共有乡村振兴任务乡镇(街道、片区)7个,村37个,其中3个省级重点帮扶村、6个省级示范创建村。全区现有脱贫人口1741户5167人,监测对象95户232人。
近年来,双清区践行“党建引领、精准服务”理念,推行区域内“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、后盾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抓结对帮扶、驻村工作队抓一线推进、驻点村党员干部抓作风提升”的服务体系,为加大帮扶力度,全面推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“五个到户”工作制度,合并实行“1名处级领导+1名科级以下干部”对口帮扶监测户机制,一月一走访,及时帮助监测对象解除实际困难。
创新“乡镇党校+”模式。率先打造11个家门口党校,聘请本地龙头企业、致富带头人担任党校教师,在新渡村、两塘村等村蔬菜基地设立蔬菜种植现场教学点,目前已建成73个教学示范点,累计为村民现场解答发展问题120余次。
党员致富带头人姚珍虎在蔬菜基地作业(邹小艳 供图)
特色农业
结出产业“致富之果”
“现在村子变美了,游客也多了,我经营的农家乐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火爆。”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,莲荷村花果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老板蒋兆霖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据悉,莲荷村现有花卉苗木基地1500余亩、精品水果基地650余亩。同时,结合全域旅游发展,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农户流转闲置农房,采取租赁、参股等形式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发展起休闲农庄、乡村民宿和“农家乐”20余家,年平均游客达10万人次,2022年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。
“小果子”成就“大产业”。眼下,渡头桥镇两塘村的600余亩无花果迎来丰收。作为双清区最大的无花果采摘基地,全村无花果种植基地年产果量在60万斤左右,年综合销售额达到400万元以上,带动村里30余户农户种植无花果,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80余人。
产业选对头,致富有奔头。一直以来,双清区将农业现代化和“三农”工作、乡村振兴结合起来,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,让群众吃上“产业饭”,走上致富路。
按照“因地制宜、依托资源、突出特色、连片开发”要求,流转土地约13600亩,积极培育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现代规模经营主体,先后建成蔬菜、花卉苗木、无花果、草莓等专业村20多个,初步形成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”产业格局。目前,全区各类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达1.5万亩,年产出2.25亿元,农民来自特色产业收入人均达8500余元。
建立完善“企业—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。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带动机制,龙头企业、基地和农户形成“风险共担、利益均沾”利益共同体。目前已有10家企业与农户建立联结机制,帮助556名贫困群众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。同时强化农户的技术培训,通过发展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,辐射带动农户8000多户,累计建立各类种养基地29家。
多措并举
打造美丽宜居之所
“以前村里的道路不好,环境脏乱差。现在,村里到处都修了通组路,还建起了广场,出门方便了,环境也漂亮了。”带着孩子到村里的小广场游玩的村民李秀红感慨道。
乡村振兴,生态宜居是重点。一直以来,双清区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,围绕村庄清洁行动、农村厕所革命、文明创建等重点任务,多措并举、精准发力,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扮“靓”人居环境。
开展“三清一治一改”村庄清洁专项行动。同时结合文明创建,对沟渠、山塘、林地、耕地、土坎进行地毯式清理,2022年共清理各类垃圾8950吨,基本消灭卫生死角,清除“牛皮癣”900多处,置换新垃圾桶300多个,清除整改破旧违法广告牌188处。重点围绕监测户、低保户等群体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,基本实现旱厕清零,三格化粪池合格率达100%,群众满意率达99%以上。
村庄美了,百姓富了,“面子”有了,文明的“里子”更要跟上。在筑牢村民“精神家园”方面,双清区深入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、乡土文化、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,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,探索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,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“积分制”管理以及组织开展“最美乡风文明村”“最美屋场”“最美庭院”“最美乡风文明践行者”等最美系列创建评比活动,总结宣传一批好典型、好经验和好做法,表彰一批先进典型,以村比村、户比户激发村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内生动力,厚植文明乡风。
目前,全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,省级文明村1个,省级卫生示范村4个,市级文明村3个,区级文明村9个,区级文明乡镇2个。
浓墨重彩绘新景,乡村美景入画来。处处透着产业之美、环境之美、文化之美的幸福美丽新双清,在乡村振兴这份“考卷”上,正留下别样的精彩。